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分析研究 艺术文化专业

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分析研究   艺术文化专业_第1页
1/9
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分析研究   艺术文化专业_第2页
2/9
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分析研究   艺术文化专业_第3页
3/9
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摘要】20 世纪初期,英、美文坛上出现了名噪一时的意象派诗歌运动。美国诗人、批评家埃兹拉·庞德是这一流派的创始人、理论家和组织者,他的意象派诗歌开创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新纪元。本文对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庞德;野性;理性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是意象主义的倡导者,美国现代派诗歌运动的鼻祖,是西方现代派诗歌从孕育到发展过程中的最具有影响,同时也最具有争议的文学大师。庞德具有杰出的诗才,又不幸成为政治上的失败者,许多人对此深感惋惜。事实上,庞德是一个坦坦荡荡的人文主义者,以其思想和人格的巨大魅力对抗平庸化、功利化、物欲化的现实,不断唤醒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思考和渴望。一、野性的呐喊与理性的回归1、野性的呐喊 “六节诗: 澳特弗”是庞德创作的一首 39 行的叙事诗,于 1909 年 6 月发表在《英语回顾》杂志上。诗歌采用了“狮王理查德”歌剧技巧中戏剧独白的叙述方式。叙述者是法国中世纪南部加斯科尼的一位贵族,中世纪军阀伯特伦·波。场景在他的城堡澳特弗内。叙述接受者是帕皮尔斯,中世纪法国和英国的行吟诗人。诗歌前奏第一句使用法文,交代了叙述者。接着庞德用英语和意大利语设定了一种陈述句加疑问句的对话式结构,大胆地将早已在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中被打入地狱的反叛者、法国中世纪军阀伯特伦·波推到前台。“但丁已将这个捣乱分子打入地狱。我可以将他重新挖掘出来吗?这里,诗人设定的是一个虚拟的法官、不确定的言说对象,所以问话不需要回答。然后,庞德将叙述权利交给了在这首诗歌中充当主角的中世纪军阀伯特伦·波的手中。接下来诗歌的第一节采用了人物之间的对话模式,对话发生在伯特伦·波和帕皮尔斯之间。“帕皮尔斯,你这个孬种,来吧! 让我们来听音乐!”尽管诗歌中有一个内在的言说对象———帕皮尔斯,但是,在整首诗歌中我们听不到他的声音,也看不到他的身影。这位安于现状,苟且偷生的行吟诗人在具有话语霸权的军阀面前显得何其渺小。在第一节中,庞德一方面用指代词“你”( 帕皮尔斯) 提醒读者保持审美距离,另一方面用指代词“我”( 伯特伦·波) 告知读者诗歌的叙述视角。接着庞德采用自由直接引语的话语模式,让被创造出的作品形象活跃在舞台上,充分发挥其叙述功能和组织功能。这里,我们听到了军阀伯特伦·波对法国南方沉闷的、苟且偷生的人们的不满和咒骂: “去你的,这该诅咒的,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分析研究 艺术文化专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