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们常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儿童时期是人的许多良好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个人在家庭中接受人生的第一个教育历程。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至关重要。柏拉图曾说:“家庭教育是社会的基础。”家庭成员的社会素养、身体素养、心理素养和创新素养的水平高低决定了整个社会的进展程度。一个家庭的文明程度决定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之风。在家庭教育中,有两点体会可以介绍给大家。第一.做父母,读书最重要。宋人黄庭坚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为了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更好的实施家庭素养教育,我们家长应先拿起书本,仔细读书。《发现母亲》一书的作者王东华说:“要想孩子伟大,父母必须先伟大。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这些话说的很有哲理。现在很多家长埋怨孩子不喜爱读书、不知道学习。作为家长,自己首先应反思一下:你所要求孩子的,自己又做得怎样呢?俗话说:“身传胜于言教。”现实中,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方面往往也能看到家长的影子。要想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家长首先应该养成读书的习惯。第二第二、教孩子,兴趣最重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东西发生兴趣时,就会情绪高涨、想象丰富,就能发挥整个身心的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即便是枯燥的东西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而且兴趣使学习的内容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据专家讨论:假如一个人对自己所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 80-90%,而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而对所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 20—30%。相反,因为活动而受到责骂或贬低时,则会使人心沮丧,兴趣索然,信心丧失,步入“越干越差、越干越不想干”的恶性循环。家长或他人的肯定、赞扬、鼓舞等,能使孩子得到成功的体验,产生自信。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学者要想做成学问,需坐十年冷板凳;一个学子要取得功名,需经历十年寒窗苦;一个武士要练就高深的功夫,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年磨一剑。陈奕迅在他的那首《十年》中唱到:“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十年,已成为做成一件事的最起码的年限。但是,有多少父母为了孩子,能花上十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