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高级中学 2014 届高考历史学科二轮复习导学案第一讲 古今中外法制建设与政治文明的演进(2014 年 3 月 24 日)(一)命题角度猜想:2014 年 3 月 16 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全民公投,最终投票率为 82.71%;赞成加入俄罗斯的选票占 95.5%。此前由克里米亚共和国政治社会研究院进行的出口民调结果显示,赞成重归俄罗斯的选民占总投票人数的 93%。此行为在国际社会产生极大反响,俄罗斯表示支持,乌克兰总统认为违宪,欧盟、美国不予承认。在这里,人们或许关心的不是公投是否民主还是合法的问题,更多的则是关注这里所谓的“民主式”公投究竟是大国利益的角逐还是百姓的福祉。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政治的重要目标,这种和谐需要有法制的保障、民主程序的运行。但法制建设因时代、国情的差异而不同。而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价值取向和治理方式,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经过共同努力和不断摸索取得的宝贵经验。如何正确认识古今中外法制建设在推动文明演进中的得失,通过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采用“依法治国”来构建和谐社会,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是高考的重点。(二)知识储备摘要:1.古代中西方的“法治”以海岸地理为特色的海洋文明催生了 经济和 政治。早在古希腊的雅典,亚里斯多德就提出了“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经典论断及其理论。在古代罗马,经过 与贵族的不懈斗争,形成了罗马法。《 》成为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在 (政体)过渡到 (政体)的过程中,公民法进一步发展成 法;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现代法律的先驱,虽然,罗马法的本质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但其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 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在大河冲积平原为特色的黄河文明催生了 经济和集权政治。战国时期, 提出了皇帝之法的“法治”思想,指导了 变法与秦朝政治。西汉,儒家 (人名)吸收法家学说,形成新儒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历任封建统治者不断通过分散中央机构、削弱地方行政机构、压制人民权利来强化专制主义。在宋明理学兴起之后,中国的法制又演化为“华夏之法”、“祖宗之法”,走向封闭。随着 经济的发展,明末清初出现了“众治”取代“ ”的思想, 是这种思想的代表人物。但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法治”只是服务于皇权,是“人治”,其实质是“专制”。2.近代中西方的法制建设具有真正意义的法治与法制建设发端于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