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学习目标:1.关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说明正确处理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 必要性、重要性。2.掌握哲学派别划分的依据、两大阵营对立的理论界限,明确是非真伪进行鉴别的标准和原则。3.熟悉不同哲学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作出辩证的、历史的评价。4.能够对文言文素材进行正确解读,对寓意深刻的漫画进行哲学反思。学习重点:熟悉不同哲学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作出辩证的、历史的评价。学习难点:关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说明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必要性 、重要性。【课前预习学案】(要求:利用课前 25 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强化学习。)教材疏理:【读教材、明任务】1.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的关系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课内探究学案】(探究交流要求:1、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2、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习题演练:【合作探究、展示与点评】 1.材料一: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材料二 : 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没有水就没有万物。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 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2.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小结与反思:1.知识归纳(要求:独立完成本课知识框架)2.我的感悟当堂检测:1、2010 年 7 月 16 日在北 美正式上映的《盗梦空间》连续三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并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在影片中男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