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学习目标:1.实践的特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本特征。2.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阐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明确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理论依据。4.摒弃错误、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真理观。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正确阐释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学习重点:1.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3.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学习难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课前预习学案】(要求:利用课前 25 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强化学习。)教材疏理:【读教材、明任务】1.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2.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3.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理解真理的客观性5.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课内探究学案】(探究交流要求:1、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2、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习题演练:【合作探究、展示与点评】 1. 多年来,“傻子瓜子”大红的包装袋上,一直印着一段邓小平语录:“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年广久)赚了 100 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这段话不仅保护了年广久,也推动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起步。如今,非公经济的发展已经有更强大的法制保障:1988年,修改宪法增加规 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9 年修改宪法增加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 年修改宪法增加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民收入占我国 GDP 的一半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l)运用“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2)运用“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2、2010 年 10 月 15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