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讲 光合作用【考纲指南】1.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Ⅱ) 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3.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知识梳理】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 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无水乙醇等 (2)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不同,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2. 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1) 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 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3) 可使研磨更充分 (4) 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3. 实验中注意事项 (1)画滤液细线:细、匀、直;干燥后重复画一两次(2)层析液不能没及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 主要吸收光谱 叶绿素 叶绿素 a 叶绿素 b 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叶黄素 黄色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① ;② ;③ N、 等矿质元素三、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答案:一、有机溶剂 溶解度 无水乙醇 层析液 二氧化硅 碳酸钙 滤液细线 二、蓝绿色 红光和蓝紫光 橙黄色 蓝紫光 光照 温度 Mg 三、CO2 光、色素和酶 ATP、[H]和酶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水的光解 CO2的固定 C3的还原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光能6CO2+12H2O → C6H12O6+6O2+6H2O叶绿体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 1771 年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 年英格豪斯证明植物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绿叶和光照;1785 年发现空气组成成分,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2. 1864 年萨克斯实验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产生 3. 1880 年恩格尔曼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释放氧气)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原料H2O条件 (有光无光均可)场所过程① : 光解2H2O→4[H]+O2②ATP 的合成: 酶 ADP+Pi+能量→ATP① :酶CO2 + C5 → 2C3② :酶 2C3 → (CH2O)+C5+ H2O [H]、ATP能量转换光能→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总反应式14. 1939 年鲁宾和卡门利用 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 5.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的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最终探明了光合作用中 CO2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循环)五、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 实验流程:用打孔器打出 30 片小圆形叶片→用注射器抽出叶片内气体→黑暗处烧杯中叶片 →按照下表继续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2. 实验结果:光照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