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热点专题]物理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命题趋势与原来的考试不同,“综合能力测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能力主要不是对事物的结局或某一侧面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对事物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解答这类问题,构建物理模型是关键,而且是难点。由于情境的新颖,原来储存在头脑中的模型无法直接应用,完全要凭借自己的思维品质来构建模型,对考生的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实际上这也是命题者的用心所在,因为考生构建模型的情况,能真实地反映他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等多种能力。四年的综合考试中,以实际问题立意的题确实成了热点。2000 年的理综卷中有关霍尔效应的问题,要求考生把它构建成一个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中平衡的模型,这里情景是新的,模型是旧的。2001 年的理综卷中有关于电磁流量计的问题,要构建出两个模型,一个与上述的相同,另一个是直流电路的模型。同年还有太阳能量辐射一道压轴题,其中的一道小题,要构建出太阳向各个方向辐射能量的能量流的模型,这是新情景,新模型。预计在以后的综合能力测试中,必定会有这方面的题,而且构建模型的要求会是各种各样的。知识概要互相关联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构成了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 在这几个环节中,根据问题的情景构建出物理模型是最关键的、也是较困难的环节。由问题情景转化出来的所谓“物理模型”,实际上就是由理想的对象参与的理想的过程。如质点的自由落体运动、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单摆的简谐运动、点电荷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串并联电路等等。这种物理模型一般由更原始的物理模型构成。原始的物理模型可分为如下两类:所谓“建模”就是将带有实际色彩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通过抽象、理想化、简化和类比等方法转化成理想的物理模型。正确构建物理模型应注意以下几点:(1)养成根据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结合题目描述的现象、给出1审视物理情景 构建物理模型 转化为数学问题 还原为物理结论对象模型(质点、轻杆、轻绳、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理想电表、理想变压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点光源、光线、原子模型等)过程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动、简谐波、弹性碰撞、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