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自然灾害与防治考查点一地质灾害考向1地质灾害的成因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考向2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御3.(2015·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廓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1.高频考查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御措施两个内容。2.地质灾害的危害、分布等内容也有涉及。1.知识关联(1)地质灾害类型(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次生灾害→成因、危害、防御措施(2)构造地震的发生机制地壳构造运动――→岩石变形――→岩石破裂、错动――→地震波――→地面震动(3)滑坡的发生机制(4)泥石流发生的机制2.易错点不同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1)火山喷发:①火山灰是天然肥料,利于形成肥沃的土壤;②提供热能(如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利用10座间歇性的火山热能建造发电站);③带来金刚石、硫磺等大量矿藏;④形成独特火山地貌,以及喷发不很剧烈的火山,均是优质旅游资源(如五大连池、夏威夷群岛上的熔岩瀑布);⑤火山粉尘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2)沙尘暴:①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②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③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④凝结核呈碱性,缓解酸雨现象;⑤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3)台风:①带来大量降雨,缓解东部地区旱情;②缓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4)寒潮:①低温天气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②带来大量降雪,利于农作物越冬、生长;③提供风能。3.方法技巧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防御的比较成因危害分布基本特点防御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分布广泛、危害巨大、伤亡严重、突发性强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火山喷发岩浆沿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火山灰和熔岩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大西洋洋底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及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稀少、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多与地震带分布一致泥石流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题组1地质灾害的成因1.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不足20千米。之后又相续发生多次大震级的余震。读下面这次“尼泊尔地震系列图”和“2011年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图中7级以上地震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2)分析这次尼泊尔地震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诱发的地质灾害及这些灾害带来的危害。题组2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御2.(2015·临州一中文综测试)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读下图回答问题。(1)据图说明最容易发生滑坡的条件。(2)为防止该区域滑坡的发生,请提出应采取的措施。考查点二气象和水文灾害考向1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