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成瘾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陪伴教育不可缺] 亲子关系证明 近日,中国青少年讨论中心发布“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讨论”的报告。报告显示,近 8 成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被中小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娱乐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亲子关系越差,越易导致孩子形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 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害,有大量的事例作为验证。诸如“讨要上网费未果挥刀杀亲”的案例屡被曝光,沉溺于其间者难以自拔。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成人尚且难以自控,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未成年人更需要及时干预。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更好地实施素养化教育,防沉迷网络游戏很有必要。无论是学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还是网游公司启动防沉迷系统,以及执行教育部门儿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学校的规定,在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和支持的前提下,尤需发挥家长作为监护人的督促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假如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不能产生正面的影响力和约束力,那么孩子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网络游戏方面,假如家长本身就沉溺于网络,不能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孩子就可能效仿家长的做法,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同样的道理,假如一个孩子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网瘾,要摆脱控制也需要家长的强力辅助。 成功教育有很多的方法,但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假如非要总结出一种成功的经验,那就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亲子关系亲热,这是陪伴教育最直接的结果呈现。陪伴得好且方式得到孩子认可,那么彼此关系就亲热,反之亦然。时下,很多家长以工作太忙为借口,疏忽了与孩子关系的建立。很多家长长期与不与孩子接触,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并不了解,对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习惯也不清楚,既未按普适的教育规律去实施管护,也没有尊重孩子的个性实行有针对性的措施。当家长不能成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最值得信任的倾诉对象,两者的关系渐行渐远,孩子也难免会把虚拟的网络作为表达情感寄予的对象。当孩子不能从家庭中找到温暖,他们或许更大概率选择在网络中找到情绪宣泄的出口。 即便没有调查结果作为辅证,仅从日常现象中去进行推断,也能发现孩子沉迷于游戏的行为与亲子关系的亲疏密切相关。留守孩子之所以频频引起社会关注,就是相比同龄人而言,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更多,也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重灾区。由于父母长期未在孩子身边陪伴,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