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班级管理模式探究摘 要:人能改造环境,环境也能改造人。对于人格和意志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青少年学子们来说,环境的影响力往往是巨大的。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整体素质偏低,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但又不缺乏淳朴、能吃苦耐劳、能歌善舞等体现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些优秀品质。当下的学生又是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班级管理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将“互联网+”的思维应用到班级管理当中,它为主题班队会提供新形式,为班级管理提供新思路,利用“校讯通”“QQ 群”等形式与家长沟通,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互联网+ ;校讯通;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乐园,是初始化的社会群体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培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取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抓住机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互联网与少数民族学生管理进行深度融合来提升服务质量,获取更多的人才资源也是我们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一、“互联网+”时代下班级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 “低头族”现象严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多人还因此会患上“手机综合症”即不看手机、没有手机就失魂落魄。而课堂,是传播知识和学习的地方,很多在校学生由于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在课堂上常常习惯性的看手机。学生人虽然在课堂,但是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心已经飞到九霄云外。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非常普遍,使得学生学习不佳,班级涣散。 (二)、网络资源的发达带来的“便捷性”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中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这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网络课堂等方式拓展知识面和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应付学习。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很多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现成的答案。学生作业雷同现象严重,很多内容可以从网上抄袭来。学生失去思考和动脑的机会,过分依赖网络,并且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三)、 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情感淡漠 在开学时,一般新生入学,班级会建立 QQ 群、微信群等,很多班级任务、通知、工作和消息都通过网络群来传达,学生交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