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领域的重要性。 对于一年级老师来说,教学任务很多。因此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老师忽略、忽视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是考试不考,没办法量化。2、是教学效果不是马上可以彰显出来,不能很快的收到成效。但是假如老师长久如此,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一种综合能力,实现一种口语和书面的综合表达能力。因此,基础学段的“表达”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生活中,你也许不会写字,也许不能成文,但你不能不会说话,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 21世纪人的基本素养。 本套教材,鉴于第一学段“口语交际”与“写话”的特点,便于形式的统一,在编写的过程中,将“口语交际”与“写话”整合为“表达”,当然,在低年级以口语交际为主。 二、如何理解“口语交际” 理解口语交际,我们重点应抓住这样几个词:倾听、表达、应对、文明。 倾听,指的是听别人讲话。 表达,指的是说自己想说的话。 应对,指的是对话与沟通。 文明,指的是交际的素养。 也就是说,口语交际不仅涵盖了听和说的功能,而且也凸现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课程性质。这样我们就不难感受到,口语交际不等于说话,也不等于说话+倾听,假如一定要用公式这种方式来表示的话,那么口语交际约等于对话。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强调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进展合作精神,体现信息传递活动的双向或多向互动的对话活动,使学生的听说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文明素养得到整体的、和谐的进展。 三、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一)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 1、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3、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纳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的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 4、鼓舞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二)在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的基础上,细化一年上册的阶段要求。 1、能说自己想说的话。 2、在说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认识逗号、句号、问号。 4、学说普通话,课堂上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5、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6、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简单的复述大意。 7、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 四、本套教材“表达”领域的体系建构及主要特点。 ◆总体安排 1-4 册共 29 次表达,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