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无答案1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无答案1_第1页
1/5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无答案1_第2页
2/5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无答案1_第3页
3/5
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简述:中国社会近现代化问题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上:工业化——富强;政治上:反侵略——民族独立,反封建——民主自由;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解放。思想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前提。社会习俗上:衣食住行。 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究(1840——1949 年)1.经济近代化——19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 2.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参见专题一)。3.思想文化近代化——新文化运动。1915 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其中,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等它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阔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4.社会习俗近代化——衣、食、住、行。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展时期(1949——20 世纪 90 年代)1.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究时期(1949——1978年) 1953 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到 1957 年,第—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特点:探究中曲折前进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 世纪 90 年代) 特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①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②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制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进展。1982 年以后,我国农业生产终于摆脱长期停滞的困境。1993 年 11 月,中共中央 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无答案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