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生物 编写人:陈正文 审稿人:张向阳第三章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材分析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 3 章第 1 节的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后,对有关染色体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来学习的,本章既是第 1 章、第 2 章的延续,又为第 4、5、6章打下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 还是蛋白质?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 而没有 DNA 的事实,得出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讨论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四、学情分析 学生刚开始接触遗传知识,有新奇感。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五、教学方法本节采纳“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以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事例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育,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2.老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课题通过亲子鉴定,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