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学生的“错误”,让数学课堂更精彩——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背景】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更何况是尚未全面进展的儿童。课堂教学中,正确的答案、精彩的见解、独特的解题思路,容易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认知障碍,容易被老师忽视或遗忘。作为老师要允许学生出错,把学生的错误看成课堂中的正常现象,善待错误,把错误视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进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案例 1】 一年级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做课本上的一道题。 题目是看图列式,左边图上画了一棵大树,树上有 5 只鸟,树的旁边又画了 3 只鸟(头朝树)。学生当即写出算式:“ 5+3=8”,表示“树上有 5 只鸟,又飞来 3 只鸟,一共有 8 只鸟。”右边图上也画了一棵大树,树上有 5 只鸟,树旁边有 3 只鸟,只不过这 3 只鸟的头的方向是远离树。学生也当即写出算式:“ 8-3=5”,表示“树上原来有 8 只鸟,飞了 3 只,还剩 5 只。”在一切进行的很顺利之时,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他列出的算式也是“5+3=8”。老师很不兴奋:“难道你没看见小鸟飞的方向吗?头朝左边,就表示加,头朝右边就表示减……”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做过多少次这种人为的规定啊!“实线就表示合并,虚线就表示去掉”、“看见总共就加,看见剩下就减”。原来简单的数学,变得越来越复杂…… 【案例 2】这是学生们在上《百分数》这节课的一个片段。 师:我们已经学了“出勤率”,什么叫“出勤率”? 生:出勤率就是表示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出示:全班有 50 个同学,今日来了 48 名同学,求今日的出勤率? 生 1:48÷50×100%=96% 生 2:48÷50=0.96=96% 生 3:48÷50=24/25=96% 师:做得很好!都是怎么做的呢? 生:用出勤人数除以全班人数,结果再用百分数表示。 师:刚才做得太棒了,再来看看这题:五年级有 100 名同学,今日有 3 名同学请假了,求今日的出勤率? 不一会刘畅第一个举手了,她还环视了一下,脸上露出了很得意的笑容。 师:好,刘畅同学已经率先完成了,同学们都加把劲。 待学生做完以后,师:一起来听听刘畅是怎么做的? 刘畅很自信,声音很响亮地说:3÷100=0.03=3% 其他同学听了以后都摇了摇头,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刘畅的脸有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