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水循环和大气环流、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一样,都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本节教材主要围绕“水的运动转化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来编排,共两目。第一目,“相互联系的水体”,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水圈中的各种水体类型,并指出淡水的储量不足及其巨大作用,然后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说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从而阐明了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着的t是运动变化的。第二目,“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球循环的类型、过程、主要环节、发生的领域及其意义,二是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该节的教学重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难点是“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2、教学目标(1)了解水圈的组成及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学会用图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水循环三种类型的比较,河流补给类型的比较,强化比较法的使用I同时感受地球各圈层、各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性。(3)通过学习陆地淡水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通过水循环知识的学习,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用科学的观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二、教学思路设计1、用模拟水循环实验导人新课.一来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来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相互联系的水体”处理方案。该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未作要求,但它是水循环知识的铺垫,又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资源观、价值观的好教材。因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水圈的构成图”,找出我们平常用到的淡水类型及其占水圈的比例,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读图思考”是让学生了解各种水体是怎样相互联系的。首先让学生思考大气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然后出示“河流补给类型表”,分析河流流量如何随补给水源的变化而变化。3、“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处理方案。可遵循以下步骤:(1)讨论实验中水循环的过程及环节,并绘制出简图。(2)自主探究:实际水循环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水循环环节?(3)播放电脑动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还复回”。(4)小组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