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小学数学符号意识的培育 创新始于问题,要想有所创新,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着重培育学生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一种力求解决问题的心理冲动。然而我们的学生,对自己不够信任,他们迷信老师和书本,迷信权威,缺乏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对问题始终抱着迟疑的态度,遇到问题不敢问、不爱问。那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们敢问、爱问、善问呢? 一、使学生敢问 在课上要让学生们敢问,就得让他们没有心理压力。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他们感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从而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我们也要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让学生们感到我们是和气可亲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与他们表扬,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大小》时,有一位学生举手问我:“老师,4 比 3 大,那么 1/4 也应该比 1/3 大啊。”很多学生都点头赞同他的意见。我笑着对他们说:“你的想法很好,那么,假如我这儿有两个同样大的西瓜,我把第一个西瓜平均切成四瓣,给你一瓣;我把第二个西瓜平均切成三瓣,给你同桌,你们认为你手里的西瓜大,还是同桌的大呢?”好多学生立即反应了过来,他们知道到底哪个大了。我用微笑来赞扬他们。但是仍然有几个反应较慢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让他们同桌两人合作,用两张纸再来自己演示一下,第一张平均剪成四片,第二张剪成三片,他们看着手中的纸片大小,终于搞清楚了 1/3 大于 1/4。由于我没有嘲笑和讽刺学生,而是一直关注着他们的情绪变化,消除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形象生动的描述,学生们也就敢于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最终能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探究获得正确答案,他们也会因此而感到自豪。 二、使学生爱问 在数学课上,假如要想让学生们爱问,我们就要充分尊重学生,保障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我们还要注意问题的梯度,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假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够乐于提问了,这不仅能够说明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也能够说明他们的主体意识已经在逐渐地增强。 例如:在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给出一道题目:1/3+4/9,然后,我让学生们自己去讨论、去探究如何解题。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