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设计的探究 真正意义上的“问题解决”是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考虑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需要的数据、事项、关系等,在原来应用题的教学中,这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已经通过文字形式给出了。而现在的问题解决不是简单的代入公式,它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展,数学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我们就要更加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讨论数学和解决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教育理论,将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一般要经历以下的过程。 1.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景,收集相关的数字信息 创设情境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对于创设情景的作用,德国有一位学者曾经有过一个精辟的比方:将 15 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 15 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 15 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能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只是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 什么是好的情境?首先,情境应该有指向性,指向教学目标和核心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是富有数学意义的;其次,情境应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再次,情境应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还有,情境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青岛版的教材特别关注了情境的创设,每个单元形成了一个有关联的情境串,一般情况下开始上课时,我们就可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主题图或教学课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当学生汇报后,老师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汇报也能为解决问题提供认知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具体如下: ① 老师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问:“图上画得是什么,写得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② 让学生认真独立地观看,分组讨论和沟通,并汇报和沟通猎取的信息。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 60 页“解决问题”。可将课本上的主题图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有了前面解决一步计算问题的经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他们分小组讨论和沟通,很快会说出自己发现的信息:小熊: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