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变化第二节 世界政治的发展素材一、两极格局结束对世界的影响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在战后初期形成的两极格局中,美国和苏联是决定性的因素,当时它们两国是可以互相抗衡的力量。两极格局结束时,苏联的解体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苏联对外扩张和军备竞赛,使苏联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为形势所迫,1985 年出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开始按他所策划的方向进行改革。作为第一步,他决心放弃同美国的对抗,把精力集中于国内事务。这促成了 80 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从紧张走向缓和,两极格局也出现了明显动摇。1989 年下半年,在苏联的直接影响和干预下,东欧局势发生急剧变化,由此导致东西方两大集团原有的泾渭分明的界限迅速消失。而苏联国内的改革,却越改越乱,经济危机、民族矛盾和社会动荡并存,并日益严重,出现了由一些苏联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发动的“八一九事件”。这一事件后,在短短的三四个月,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联盟国家彻底解体。苏联由统一的联盟国家变成大小强弱不等、利益各异的十几个国家。苏联的解体,终于导致了世界两极格局因其中一极的消失而最后崩溃。苏联的巨大变化,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远的国际影响。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国际关系根本改观,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快。这一变化,既使全球大战的危险性大大减退,又带来了国际局势的新动荡。以色列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1993 年 9 月 9 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交换了亲笔签字的信函,正式宣布相互承认。13 日,巴以和平协议签字仪式在美国白宫举行,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和巴解组织执委会成员阿巴斯代表双方在原则宣言上签字,阿拉法特和拉宾在签字后相互握手,标志着中东和平进程取得历史性突破。图中,左立者为拉宾,中立者为美国总统克林顿,右立者是阿拉法特。但是,中东和平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95 年 11 月 4 日,拉宾在特拉维夫国王和平广场的和平集会上遇刺身亡。这是犹太极端分子制造的一起悲剧。此后,中东和平进程出现了一些波折,但它的大方向最终是无法改变的。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 年 3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