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二地理:2.3《资源及生态保护》相关素材 鲁教版选修6

高二地理:2.3《资源及生态保护》相关素材 鲁教版选修6_第1页
1/2
高二地理:2.3《资源及生态保护》相关素材 鲁教版选修6_第2页
2/2
第二单元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2.3 资源及生态保护相关素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列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福建省,2007 年 6 月)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安徽省、江西省,2008 年 1 月) 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青海省,2008 年 8 月)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四川省、陕西省,2008 年 11 月)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08 年 11 月 14 日,由文化部命名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仪式,并向四川省、陕西省授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标牌。 羌族历史悠久,羌族文化从语言、服饰、饮食、村落布局、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礼仪节庆、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均与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展现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汶川特大地震中,羌族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抢救保护羌族文化的指示精神,文化部与四川省、陕西省积极配合,商讨地震灾区包括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方案,组织专家对《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确定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范围,即羌族主要聚居区茂县、汶川、理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以及毗邻的松潘县、平武县、黑水县,陕西省宁强县、略阳县等部分相关地区。 2008年10月,文化部正式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纳入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要确定10 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继闽南、徽州和热贡之后,我国的第四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二地理:2.3《资源及生态保护》相关素材 鲁教版选修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