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保育员教育随笔 小班保育员教育随笔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当很生疏吧?随笔,或讲解并描述文化学问,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班保育员教育随笔,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小班保育员教育随笔 1 绿绿的草地上,欢快玩耍的一群人——秀丽纯洁的女生,天真得意的宝宝,是姐姐带着弟妹,还是多年前大杂院里的大带小? 猜出来了吗?他们是欢快的幼儿老师和他的天使般的宝宝。 陪伴天使般孩子成长的幼儿老师们,沉醉在对自身工作宠爱和对自身教育天职的责任中。期望自己能培育出一个又一个小天才。期望孩子们在长大后有一对可以任他们飞行的坚实的翅膀。因此,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沉醉在对教案的反复推敲之中,以及抓紧点滴时间向孩子传递学问之中。 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他们习惯了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习惯了以成人的目光对待稚嫩的孩童。怀着成人的担忧,老师的责任心,他们不停的订正孩子的行为。就这样,一心为孩子好的老师,每天和一群期望成长的孩子们“斗智斗勇〞,有时还要承受家长的不解与埋怨。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走进童心世界〞这一洪亮的口号,引导幼儿老师们重新反思,端详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呀,教育的进展,人类的进步。使教育者逐步转变着对教育的生疏:从传统的师道尊严,到敬重,理解孩子,把孩子看做一个完好的人,进展中的人。从一刀切的统一要求到因材施教。从片面的留意老师的主导作用到关注孩子的需要。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与孩子的主体地位并存。 观念的转变使老师们越来越关注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期望通过自己对孩子细致的观看,了解孩子不同的独特,爱好与需要。期望在对孩子充分了解后供应恰当的关怀。支持孩子的进展。并随着孩子的进展需要不断调整教育策略。使老师真正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共同解决困难的合,不断学习的引领者。 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引领下,老师们从新的角度开场了新的思考:我们的孩童时代是怎样的?那时的我们最需要什么?什么事情令我们感到最欢快?是什么填满了我们欢快的童年生活? 他们努力闭上眼睛查找记忆中的童年,回想当年的情景,倾听当时的声音。当他们再次睁开双眼,眼中跳动着孩童目光中的晶亮与透亮:“我小时候最爱玩跳绳,一下课就像剑一样往外跑〞“我小时跳皮筋最棒,大家都爱和我一头儿〞“我小时候一玩沙包就遗忘回家,我妈一叨叨我就烦〞…… 是玩耍填满了他们欢快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