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岁 迎新春》说课设计一、 讨论的问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回归生活二、课标解读: 1、新课程改革呼唤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进展,在进展中生活”。 2、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进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3、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 “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进展为主线; 4、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的建议部分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基础。”教学前,老师应对学生的生活坏境、家庭背景有所了解,并通过观察、聊天等调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老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设置要以引导学生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并对他进行观察、体验、反思、提升为目标”。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却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不同程度地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老师的教学“重说教,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往往使学生产生知行脱节,说做不一,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的任课老师的我,也不得不发出了无奈的感慨――我们的教学应当如何回归学生的生活?这些生活中的不和谐音符似乎使品德教学在“回归生活”的旅途中陷入了两难境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品德课堂教学要生活化这一讨论问题是很自然的,也是必须的。三、课题:今日我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辞旧岁 迎新春》为例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欢乐。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春节的风俗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