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案例分析:尊重孩子的选择幼儿案例分析:尊重孩子的选择 小班孩子,尤其是第一学期时的孩子特别喜爱玩娃娃家,因为娃娃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对家庭的依恋。在这个案例中,慧慧小朋友被娃娃家的玩具警车和小动物玩具所吸引,并乐此不疲,这样的表现正符合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的特点,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在小班开设三个甚至三个以上的娃娃家,以满足孩子们对这个游戏的喜爱之情。而案例中也说到了慧慧平常就喜爱在娃娃家中玩,连家长来接的时候也会在娃娃家中玩一会儿,可见她对娃娃家的喜爱和留恋。在这过程中老师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去了解慧慧为什么那么喜爱呆在娃娃家里,遗憾的是老师没有抓住了解慧慧的契机。只在孩子告状后,才强迫慧慧离开娃娃家,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娃娃家中的慧慧或许在模仿警察抓坏人;或许对那辆警车发生了兴趣;或许看看警车里可以装几个小动物……老师的介入无疑打断了慧慧的探究活动。在没有搞清楚慧慧的真实意图的情况下就将慧慧 请 出了娃娃家,如此一来,不但没有保护慧慧的游戏制造性,想像力,也让慧慧意犹未尽且极不情愿的离开了她热衷的娃娃家。 小班幼儿以独自游戏为主,只要不影响到同伴的活动,可适当允许孩子做一些自己喜爱做的事情。但并不是说小班幼儿不需要建立规则意识,而是老师要意识到规则的建立是一个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过程,一点一滴慢慢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最忌操之过急。对于像慧慧这样的孩子,老师在了解慧慧行为的前提下,适时给予提醒,引导她注意规则,鼓舞她向身边的好榜样学习,而不是生硬地制止。案例中的老师其实也意识到了自己当时的行为有欠妥之处,只是再加点小小的行动或者称之为补救措施也不算太晚。正所谓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我想这样做,更能体现尊重孩子的游戏。虽然案例中的慧慧没有遵守规则,但作为老师也是有责任的,平常制定的规则大家肯定也没有仔细的遵守,以至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在游戏结束的时候大家一起再来说说这件事对不对,这样可以加深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便于下次游戏做好铺垫。 总之,作为老师要学会等待,等待他们理解规则,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规则意识。作为老师还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进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老师的导航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制造性,制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