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019 年高考考纲解读】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5.以第 3 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6.以Ⅰ A 族和Ⅶ 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重点、难点剖析】一、原子结构及其组成微粒间的关系1.粒子之间的关系粒子种类 符号 粒子之间的关系电性关系质量关系中性原子X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阳离子Xm+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阴离子Xn-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2.1~20 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征:(1)最外层有 1 个电子的元素:H、Li、Na、K;(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C;(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3 倍的元素:O;(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总数一半的元素:Li、P;(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4 倍的元素:Ne;(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Li、Si;(8)次外层电子数是其他各层电子总数 2 倍的元素:Li、Mg;(9)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相等的元素 Be、S;(10)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3.元素、同位素、核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图解二、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的关系及应用1.“位、构、性”之间的三角关系2.性质与位置互推问题是解题的关键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主要包括:(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4)金属与 H2O 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3.结构和性质的互推问题是解题的要素(1)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2)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3)通过原子结构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方法技巧】1.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金属性比较本质原子越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判断依据①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② 单质与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