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天天练(一)1.(2015河北省邯郸市一模)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在操场的直道上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旁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运动距离s(m)0510203040506070运动时间t(s)02.44.26.37.89.010.011.012.0各段速度(m/s)2.08①4.766.678.3310.010.010.0(1)以纵轴代表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横轴代表运动的时间t,试根据以上实验数据作出st图.(2)根据作出的st图可知,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某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处的数据: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本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12N·s/m,设在10m~20m路段的平均阻力为f1,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为f2,则f1是f2的倍(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W.2.(2015甘肃一诊)影响物质材料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某些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与之相反.某课题研究组在研究某器件Z的导电规律时,测得其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的关系如表所示:U/V0.000.400.600.801.001.201.50I/A0.000.200.450.801.251.802.81(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器件Z可能属于材料(“”“”选填金属或半导体).(2)实验所用的器材规格是:电压表(0~3V~15V,内阻约为30kΩ);电流表(0~0.6A~3A,内阻约4Ω);滑动变阻器(变化范围0~10Ω);电源(3V,内阻约1Ω);器件Z;开关;导线若干.根据本次实验提供的数据,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实物图上连接电路;(3)根据表中的数据已经在IU坐标中描好点,如图所示,请连线作图;(4)某同学根据图中规律猜想I与U的定量关系,用以下方法较为合理的是(填选项前的字母).A.用IU图像B.用IU2图像C.用I2U图像D.用IU-1图像3.(2015淳安中学二模)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方向(“”“”填水平或竖直)(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稳定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表:代表符号L0LxL1L2L3L4L5L6数值(cm)25.3527.3529.3531.3033.435.3537.4039.30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其代表符号为.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3)图像mx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的差值(“填L0”“或Lx”).(4)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实验题天天练(一)1.解析:(1)将表中各组数据在st坐标平面内描点,并过这些点作图线,即得到st图像,如图所示.(2)每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根据v=,得v=m/s≈2.78m/s.(3)由于f=kv,则==≈0.71.(4)由于9秒后人骑自行车做匀速运动,由此可知:F牵=f,而f=12×10.0N=120.0N,则P=F牵v=120.0×10W=1200W.答案:(1)见解析(2)2.78(3)0.71(4)12002.解析:(1)根据欧姆定律,材料的电阻R=,从表中数据可知,材料的电阻随电压和电流的增大而减小,所以材料可能是半导体材料;(2)由于电源电动势为3V,电压表应选0~3V的量程;从表中数据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大于0.6A,所以电流表应选0~3A的量程;因为器件Z两端电压从0开始增大,所以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根据材料的电阻满足>,所以电流表应用外接法,则实物连线如图所示.(3)过IU坐标平面中已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线,如图所示.(4)根据IU图象的形状与数学上的二次函数y=ax2相似,可猜想I与U2成正比,所以较合理的是B.答案:(1)半导体(2)(3)见解析(4)B3.解析:(1)用铁架台悬挂弹簧,稳定后弹簧轴线为竖直方向,所以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竖直方向;(2)由表中数据可知,小数点后为两位数,故数据L3记录不规范,由于测量值中小数点后第二位数为估读数,且为不足1mm的数,因此所用刻度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