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生产、生活和食物中的有机物作为切入点,采纳“从生产、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编写思路,将学生对身边、生活中熟悉的物质的认识和生活经验与化学实验的科学探究相联系,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构建新的认知框架。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要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讨论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外,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讨论方法,激发他们深化学习的欲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 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指导大多数学生用“发现”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还应注意不要忽视那些个性特征很强的学生,一定要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 为了不使学法指导活动落空,我们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老师的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起来。 二、教材分析 它是在学生学习过饱和烃——甲烷、不饱和烃——乙烯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饱和烃、不饱和烃的性质的应用,又是新的一类烃—芳香烃的代表,使烃的知识得到完善和升华,同时,也是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具体教材主线见下图: 三、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质,具备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能力。可以根据分子式的特点,推断出可能的结构简式;并能够根据实验验证结构简式的正误。由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等。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使他们形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事实、阅读、合作、沟通等方式探究苯的结构和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