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运作模式讨论经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运作模式讨论 摘 要: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能够以特定行业为背景,及时捕捉企业人才需求的动向,增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提高培育过程的目的性、针对性,成为解决人才培育问题的重要平台与途径。为此,探讨经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功能定位与运作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利益显性化;实习基地;人才培育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5)08-0151-02 经济管理专业已成为我国毕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亦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本的来源。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面临着企业对优秀称职的经济管理类人员猎取困难与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与矛盾。据调查,以市场营销为例,掌握系统营销知识与技能、有一定行业背景、且具有一定实践经历的人才非常紧缺,因此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除了我国本科教育体制与模式落后,知识老化与僵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育脱节等原因外,经济管理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实践经验上的短板与劣势,使得其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结构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一群体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本科人才培育过程中,实习成为大学生了解行业背景、增加实践经验的途径,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平台。在众多实践教学方法与实践培育模式中,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与运作能够以特定行业为背景,及时捕捉企业人才需求的动向,增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提高培育过程的目的性、针对性,使得人才培育更加接近地气,成为解决人才培育中这一问题的重要平台与途径。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含义与功能定位 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是以提高学生知识与实践之间相互转化能力、提高在校生就业市场适应度为目标,学校与企业共同参加深度联结,整合双方现有硬件与软件等资源,实现双方利益的共同实践,以适度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并有目标地调整人才培育模式,促进面对市场与社会需求的高素养人才培育的教学与实践平台。该实习基地的基本内涵是产学结合,深度合作;实现的途径是互惠互利,适度参加;实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经验,增加学生的行业背景与行业特征,从而适应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素养的需求。 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活动中,学校与企业以较为松散的形式联结,对合作的目标、运行模式、利益实现路径没有明确的认知与协商,尤其忽略了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