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对立与统一经济结构调整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对立与统一 [摘 要]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低碳浪潮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空间进展秩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阐明了经济结构调整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对立统一关系,经济结构调整最终统一于主体功能区战略之中。以区域功能为主线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廓清了经济结构调整与主体功能区战略关系的迷雾,厘清了两者的逻辑关系,深化了对经济结构调整与主体功能区战略关系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经济结构调整;主体功能区战略;对立;统一 [基金项目]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基金项目(2001KYA09) [作者简介] 黄燎隆,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广西 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 F269.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25)10-0056-0003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进展的一个新思路,对于优化国土布局和区域分工,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可持续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主体功能区战略可以优化空间进展秩序,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路径,通过讨论经济结构调整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关系,从而明确空间进展秩序与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关系。这对于促进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态的进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讨论综述 经济结构是指生产力结构、生产关系结构和经济组织结构,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结构,在生产活动中产权关系,经济组织的构成等。国外没有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提法,但有内涵相同的空间进展战略, 1999 年欧盟首开空间进展战略先河,旨在为了解决区域分工与平衡,可持续进展,扩大就业、缓解居住和交通压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和文化遗产等问题。中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指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进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国家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1]。 关于经济结构调整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讨论,基本上是分项进行的,论及二者关系的讨论较少。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分工和专业化是国民财宝增长的源泉,提出了分工与市场关系的“斯密定理”,揭示了技术变迁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但没有讨论经济的空间进展问题。马克思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