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陆卫英 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江苏 常州 213200 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2025 年第 10 期 活动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末的一节实践活动。(第 68~69 页)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水平,进展数学思考,培育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小组活动材料:一把直尺;一根长约 60 厘米的线;一张放大的不规则图形;分别长为 3 厘米、5 厘米的小棒若干根,一张小棒摆法习作纸;一个透明袋,内装 12 个边长为 1 厘米的小正方形,一份印有表格的练习纸。 2、老师教具准备:各类图片,实物投影。 活动过程 : 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分小组坐定),请各小组看一看你们学具篓中的材料,告诉大家有些什么?这节课,我们大家将要利用这些材料一起来讨论生活中一些常见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2、(展示图片) (1)大家请看,这些图形你们认识吗?选一个你喜爱的图形,你可以指一指它的周长吗? (2)能不能想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利用我们小组学具篓中的材料,想到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生 1:可以用尺子量; 生 2:可以用线围。 [说明:展示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和形态各异的平面图形既激发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兴趣,又暗示了本课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主动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打基础。] 二、展开活动,自主探究。 活动(一):量一量,算周长。 下面我们各小组来比一比,先用量一量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1)把算出的周长到小组中沟通,说说你量了几条边?是怎样算周长的?比一比小组中谁量的边的次数少?谁的算法最巧妙,最简便? (2)谁能介绍一下你们小组中最巧妙的方法? (3)老师小结:在这里,我们用量量算算的方法算出了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再用围一围的方法分组算出其它几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活动(二):围一围,算周长。 (1)小组从学具篓中各找出一份放大的不规则图形,小组合作,先用线围一围,再算出你们组中这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2)请合作最快的小组汇报你们的测量结果。其它小组呢? (3)老师小结:刚刚小朋友选择了合适的方法,成功地算出了其中一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