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安全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探究 1 计算机硬件安全概述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主板、cpu、内存、输入及输出设备等,若计算机硬件安全等级不够,极易导致计算机存在安全隐患,计算机硬件设备遭受病毒程序侵袭,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主要由保密、集成及有用组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指的是计算机硬件、软件及通信的安全。当前主要从物理、个人及组织三个层面确定计算机信息安全标准。计算机硬件安全设计目的在于使计算机用户正确使用安全产品,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硬件安全是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硬件及其处理器进行安全设计,为计算机系统构建安全的信息平台。 2 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进展过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计算机硬件进展具有重要影响。在 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硅片成本较高,因此人们更重视将硅片进行简化,实现计算机硬件的共享。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人们开始重视提高芯片运行速度,直至 90 年代,人们开始追求计算机硬件电力减耗工作。当前对于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讨论不仅包括对计算机数据、通信及存储的安全,还重视对计算机信任、数字版权及用户隐私的安全管理。计算机芯片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芯片受到网络攻击,如拒绝服务、非授权拷贝及篡改等,会导致计算机硬件出现极大的损伤。非授权拷贝攻击方式主要通过对芯片信息进行复制,从而猎取芯片副本,篡改则指的是改变芯片等软件程序代码,出现计算机系统敏感数据被窃取及系统故障等问题。当前计算机数据中心、移动通信、嵌入式设备等计算机硬件仍受到物理或软件的攻击,因此需要采纳新型数据加密技术,加强计算机硬件安全性。 3 计算机硬件安全设计方案 3.1 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 当前对计算机硬件安全讨论主要包括硬件木马检测、基于不可信工具的可信综合型技术、新型安全原语设置、通过安全原语构建芯片及单元的综合技术、版权集成电路构建及计算机硬件安全协议等内容。硬件木马对计算机硬件安全性具有极大影响,通过对计算机芯片进行恶意更改,使计算机芯片产生极大的损害。硬件木马发生作用主要通过第三方在计算机原有电路中加入多种门电路,使得计算机常规检测无法有效识别此类攻击。芯片内在变异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对硬件木马的检测难度加大,若木马存在于电路支路中,使得计算机结构测试无法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物理不可复制技术(puF)是针对芯片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