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后进生总结篇一 “后进生”指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提到“后进生”,大部分老师都会皱起眉头。班主任头痛,课任老师头痛,甚至家长也头痛。他们常常被喻为不可雕的“朽木。”因为“后进生”大多学习有困难,甚至品行也不好,他们时常给班主任添乱,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课间惹是生非,对学习失去信心。尽管他们是很少的一部分, 但关系到一个班集的班风、学风等。而对于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来说,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对学校寄予很高期望值。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教好。 面对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进展,这是我们进行素养教育的要旨之一。素养教育的全面性应当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培育和提高所有学生的素养,二是使所有素养都得到培育与提高。应试教育只注重培育学生的业务素养,即文化科学知识素养,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其他各种素养的提高。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被当成机器来全面“组合”训练。工业劳动可以抛掉不合格的产品,农业生产可以拔掉病苗,只有老师的“劳动产品”不能“简单淘汰”,也不能“回炉重造”。即使是不合格产品”后进生”,不但不能抛弃,反而要我们加倍地“呵护”,以百倍的热情和耐心加以“矫正”。因为,即使学业失败的学生也依旧要走向社会,去面对人生的挑战,接受终身的继续教育。所以,帮助“后进生”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不合格产品”流向社会,老师责无旁贷。转化“后进生”就成为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全面实施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后进生”身上虽然毛病多,但依旧有闪光点,只要讲究方法,真心付出,就一定能化腐朽为奇妙,让朽木发新枝。 现将差生转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 老师要转变教育理念 1、重视受教育者生命意义上的平等 教育的本质是平等。但实际上在同一个校园,同一个班级的受教育者有时会有另一种不平等。“好学生”与“后进生”享有老师教育权益上的差距。有些老师只关怀那些好学生有没有听懂了。对于那几个被老师视为坏学生的人,连正眼都不会瞧一下。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那些屡次举手的顽皮学生,难得有发言的机会。因为老师担心他们乱说话,影响他教学水平的发挥,甚至会把一节课搞砸了,这样,就更加大了“差生”与“优生”的距离。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我们更要关注“后进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事实上,在后来事业中有所成就的,有些就是学生时代的“后进生”。所谓的“落后”只是学生时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