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现代科技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给教育战线提出了一个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新课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进展的新形势,构建面对21 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的新体系,我们对大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化地分析讨论,发现大部分课堂教学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全面落实素养教育。主要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沟通少;操练记忆多,鼓舞创新少;强求一致多,进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总之,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的培育。 1 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进展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爱不喜爱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培育体现的情况;数学沟通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进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爱不喜爱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育。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培育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数学沟通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进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省时、高效,掌握水平是否深人、扎实确定评价指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施来促进指标的达成,对实验老师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在实验的开始阶段,集中抓了前两项指标的落实,指导老师和实验老师几乎是周周讨论,每次都深化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