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2 中国社会生活变迁【2025 年高考命题预测】高考命题主要从西学东渐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通过新颖的背景材料(如歌谣、文献资料等),考查引发社会生活变迁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关于该考点的预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1、以时间为线,把本单元分为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后四个历史阶段,横向整合各个时期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的相关史实及阶段特征。2.本单元近年考查的重点是民国时期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试题大多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及历史迁移能力。注意结合辛亥革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及思想的变迁,分析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内在联系,形成整体的历史知识网络。3、复习本单元要注意运用文明史观及社会史观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辩证分析评价。如以文明史观梳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由封建落后到走向近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和特点;以社会史观梳理近代以来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等。4、利用归纳法和列表法,从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等方面归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从近代化的角度认识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2025 年高考考点定位】(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突出考查中国的代以来服饰的变化、婚俗的变化。(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着重考查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的进步与成就。(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进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突出考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折射的社会生活变化,注意它们与相关时代背景的联系。【考点 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名师点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原因 1、第一次变化(1840-1949 年):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开放的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着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文化相互交汇与碰撞,近代社会生活开始影响中国。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 2、第二次变化(1949-1978 年):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渐步入社会主义社会,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与呆板。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