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1-4)(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得词。(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3)臣闻之( ) (4)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得一项就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得句子。译文: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就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长:做首领。1.解释下列加点得字。(1)子无敢食我也: (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 (4)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译文:(2)子以我为不信译文: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得成语。4.请写出这则寓言得寓意。(三)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就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解释文中加点得文言词。(1)女还( ) (2)妻适市来( )(3)特于婴儿戏耳( ) (4)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得用法不同于其她三项得一项就是(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得句子。译文:4.这则寓言说明得道理就是什么? 答:(四)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1)“何不试之以足?”(2)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得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通 (2)反归取之 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得一项就是(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3.解释“之”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