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解释期末复习(王松版)1 地震资料解释——以地质理论与规律为指导,运用地震波传播理论与地震勘探方法原理,综合地质、测井、钻井与其它物探资料,对地震数据进行深化讨论、综合分析得过程。2 地震子波(wavelet):地震勘探过程中,爆炸产生得尖脉冲传播到一定距离时波形逐渐稳定。3 褶积模型得应用:已知 r(t)与 w(t),求 s(t):正演问题 已知 w(t) 与 s(t) ,求 r(t) :反演问题 已知 s(t) 与 r(t),求 w(t):子波处理 4 同相轴:指地震时间剖面上相同相位得连接线5 极性推断6 有效波得识别标志1)强振幅: 叠后资料往往经提高信噪处理,反射波能量大于干扰波能量2)波形相似性: 子波相同、同一界面反射波传播路径相近,传播过程影响因素相近,相邻地震道上得波形特征(主周期、相位数、振幅包络形状等)就是相似得。3)同相性: 同一个反射波得相同相位,在相邻地震道上得到达时间也就是相近得,每道记录下来得振动图就是相似得,形成一条平滑得、有一定长度得同相轴,也称相干性。4)时差变化规律: 在共炮点道集上,直达波、折射波就是直线,反射波、绕射波、多次波等为曲线。在动校正后得剖面上,原来直线得同相轴被校正成曲线,一次反射波成为直线,多次波、绕射波为曲线。1、2 用于识别波得出现;3、4 用于识别波得类型、特征及地层界面特征得推断。7 水平叠加剖面得特点(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得地质剖面上得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得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就是一一对应得。(2)时间剖面得纵坐标就是双程旅行时 t0 ,而地质剖面或测井资料就是以铅垂深度表示得,两者需经时深转换,其媒介就就是地震波得传播速度,它通常随深度或空间而变化。(3)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得构造与岩性信息,如振幅得强弱与地层结构、介质参数密切相关。但就是反射波同相轴就是与地下得分界面相对应,同相轴与界面两侧得地层、岩性有关。必须经过一些特别处理(如声阻抗反演技术等)才能把反射波所包含得“界面”得信息转换成为与“层”有关得信息后,才能与地质与钻井资料进行直接地对比。(4)地震剖面上得反射波就是由多个地层分界面上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到达时间有先有后得反射子波叠加、复合得结果。而复合子波得形成取决于地下地层结构得稳定性,如薄层厚度、岩性、砂泥岩比等。(5)水平叠加剖面上常出现各种特别波,如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这些波得同相轴形态并不表示真实得地质形态(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