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5·山东枣庄模拟)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简图。其中③处所示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程朱理学开始兴起和发展B.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深入人心C.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各个领域D.独尊儒术日益成为社会主流C【解析】本题考查三教合一。程朱理学是在北宋时开始兴起的,与③所在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思想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学说,故B项错误;由图片可知③所在时期是隋唐时期,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故C项正确;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儒学发展状况,与③所在时期不符,故D项错误。2.山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②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③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④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解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佛教的知识。由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④符合史实。该建筑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②③错误。所以选C项。3.(2015·成都摸底)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史实可知,A项是理学的核心,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但不能体现材料中的“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的文化性格”的作用,故A项错误;B项无法论证材料中的观点,故B项错误;C项体现的是天理道德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与题干的要求不符,故C项错误;从D项可以得出,理学强调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故D项正确。4.(2015·广东揭阳一模)古代有一个学者,他认为“学百姓”也就是“学孔子”,学得“一般吃饭”“一般睡觉”的百姓日用之“常情”,即是“学得一个真百姓”,“才是一个真学者”。这个学者的思想可能受到哪一学派的影响()A.老庄道学B.魏晋玄学C.程朱理学D.阳明心学D【解析】本题考查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由于人人都有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所以只要识得此理,则“满街都是圣人”,即“学百姓”也就是“学孔子”,因而题干体现的是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故选D项。5.(2015·北京东城模拟)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D.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信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D【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而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陆与王同为一派,故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6.(2015·昆明摸底)与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地域时期①②③边疆地区合计春秋战国至北宋912710119南宋至明清16731510114合计1071001610233——据《中国思想零评传丛书》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由表格可知①处的思想家数量随着朝代的更替在减少,这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南移相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政治中心也在黄河流域,思想文化也是全国最为发达的,所以该处应该是黄河流域。南宋至明清时期,②处的思想家数量是最多的,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所以此处应该是长江流域,再结合备选项可知③处应该是岭南地区。7.(2015·北京昌平模拟)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