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姓 名 岳 永 强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准考证号 010603200049 成 绩 工作单位 中铝河南分公司 职务职称 工 人 邮 编 4 5 0 0 4 1 联系方式 13838174 075 完成时间 2025 年 9 月 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岳永强 摘要:宝黛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中最激动人心的描写,他们的相爱是心灵的契合,志趣的相投,纯真情感的沟通。黛玉纯真、漂亮、痴情及卓异才华、诗人气质,使宝玉找到了他心中理想的美,人生道路上多了一位知音。同样,宝玉离经叛道的性格,聪慧俊秀的风采,黛玉也最为欣赏,最能理解,因而也引为知己。然而这种建立在相识、相知、相爱以致痴狂的生死不渝之情,却无法见容于贾府及其上层社会,更无法见容于他们所宣扬的封建礼法制度。“金玉良姻”所代表的世俗婚姻观背后,所蕴藏的巨大现实利益、家族利益才是他们真正的考量。而“木石姻缘”及众多儿女的悲惨结局,也敲响了这个家族、这个社会的丧钟。本文试从历史文化背景、宝黛思想性格的龃龉、现实环境的重压、社会缩影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关键词 “金玉良姻” “木石前盟” 家族利益 礼法 自由一 、宝黛爱情悲剧的历史文化背景《红楼梦》的作者生活在封建的清朝中叶,历经史称“盛世”的康、雍、乾三朝。伴随着王朝的巩固,开始大力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将“穷天理,窒人欲”的程朱理学推至顶峰。同时随着生产力的进展,出现了大量的市民阶层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生长。于是明清出现被斥为“异端”的,以李贽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反弹:如《金瓶梅》;汤显祖的《牡丹亭》;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这些都是以“欲”“情”去抵抗泯情、灭欲的礼,宣扬“情”“欲”于人自身的正当性。这种结果大概是极大出乎统治者初衷的。而《红楼梦》不啻为这股思潮的延续。且到了乾隆中后期,所谓的“盛世”已经名不副实——起义此起彼伏:1761 年的回族和撒拉族起义、1774 年的白莲教山东寿张起义、1786 年福建人林爽文在台湾领导的起义,还有 1796 年王聪儿、珧之福等领导的白莲教起义,更是波及川、陕、甘、楚、豫,历经九年才被镇压。但此后白莲教起义终乾隆、嘉庆、道光,从未间断。可见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之深。广阔民众已经不堪其苦,所以才揭竿而起。从某种意义上讲,作者不啻为一位伟大的预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