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刘小玲 李尕梅 王菩禄由于医学的双重性(治病性和致病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特别性(人具有生物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医疗活动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护理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涉及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的一个重要分支,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对于护理风险的认知,国内外护理界有不同的理念及管理体系。对于护理管理者来讲,如何在新的医疗环境下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针对医疗不良事件,各国都在讨论相关的应对措施,最见成效的即是金融管理中风险管理模式的引入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建立[1,2]。风险管理是指有组织、有系统地通过对风险的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护理人员、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3]。护理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4个阶段,护理风险的正确识别及评估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护理人员要切实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准确地作出风险评估,有效地规避风险,并针对评估结果做好环节控制,达到护理安全目的,从而提升可及性护理服务的品质,保障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法律规范性、安全性,促进护理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4]。现将具体措施探讨如下: 1.建立了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及三级预警运行模式在原有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基础上建立医院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及运行模式。决策层:在院常委会中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医院常委兼任。管理层级: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部,任职专职风险管理主任和工作人员。执行层:根据各科室的特点设立风险管理联络员和风险管理小组。操作层级:主要由各科室的具体操作人员和办事人员组成。目前我院已建成由一名副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护理部主任及各科室医疗护理负责人组成的风险管理部,由护士长及各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组成执行层的风险管理构架。形成了三级预警模式:一级为操作层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发现缺陷即刻纠正并主动汇报;二级为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理骨干组成,分管监督护理操作执行情况,护理记录书写、技术操作、医嘱查对等制度落实,配合护士长日查房;三级为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科室内部的风险信息识别、分析、评估与处理以及确保风险处理在“第一时间”争取“第一次做对”,负责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