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16 “任务”驱动写作,写作落实“任务”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及写作学案引语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现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位专家如是说。虽说 2016 年全国卷作文题仅甲卷使用这种题型,与 2015 年全部使用这种题型相比有点“冷清”,但是,这种题型的发展趋势已经显露,2016 年的全国丙卷,以及天津卷、浙江卷的作文题目,已经是隐性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了。作为一种新兴题型,如何审准题,如何写好它呢?该学案试图与你共同努力解决它们。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佳作:(2016·全国甲卷优秀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何处消得泼茶香不同于公式的堆砌,语文更像是一块茶饼,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固然能教会我们沏泡品味它的方法,但唯有生活实践才是那一瓢沸腾的汤水——语文唯有与生活相遇,才能涤荡出其中清茗的滋味。作文开头提出论点很有特色:综合了材料中的三种“途径”,在比较、权衡中亮出自己的观点。亦如茶不离水,语文也离不开现实生活。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论证造物之境与写物之境,终于觉得诗中三昧:唯有意境与情感均来自于现实者,方能于诗词中写出大境界。无论是太白梦中四万八千丈的云里天台,抑或是朱淑真笔下躲闪在海棠亭畔的婉转莺声,此般如梦似幻的照影惊鸿,也尽是从生活点滴中窥得。展开论证一:语文离不开现实。亦如茶中淡雅甘甜,语文最不能离的便是那真挚的情感。而生活正是栽培真情的一块温厚土壤。若没有那江南杏花春雨的滋润,我们又怎能听到那坎坎伐檀声中的情思惆怅?走过那零雨其濛的东山,千年之前征夫离乡时落下的热泪,正滴落在我们的心上。儿时熟稔了“低头思故乡”,可唯有我们漂泊无依时才会明了,那月色下的捣衣声,是声声打在自己思乡的心上。展开论证二:现实生活是栽培语文真挚情感的土壤。诚然,课堂与书本就如细腻的瓷釉,能将语文这碗茶装点得赏心悦目,但唯有生活中的甘与苦,才是蕴含在茶中的菁华。不然,为何辞章精美的官场应词频频遭人诟病,而一首语言固陋的《公无渡河》,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