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考纲定位全国卷 5 年考情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2017 年:Ⅰ卷 T28(2、3);Ⅱ卷 T27;Ⅲ卷T28(4)2016 年:Ⅰ卷 T27(1)(2);Ⅱ卷 T27;Ⅲ卷T27(2、3)2015 年:Ⅰ卷 T28(4);Ⅱ卷 T27(2、3)2014 年:Ⅰ卷 T28(3);Ⅱ卷 T26(2、3)2013 年:Ⅰ卷 T28(2、3、4);Ⅱ卷 T28(1)考点 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对应学生用书第 133 页) [考纲知识整合]1.可逆反应[示例] 向含有 2 mol 的 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 2SO2(g)+O2(g)2SO3(g) ΔH=-Q 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 SO3的物质的量________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__0 mol,转化率________100%,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Q kJ。【提示】 < > < <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若开始加入生成物,从逆反应建立平衡,则 vt 图为。(3)特征(4)化学平衡状态的一般判定方法[应用体验]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H2O2H2↑+O2↑为可逆反应。( )(2)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N2 和 3 mol H2 充分反应,生成 2 mol NH3。( )(3)在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 正一定大于 v 逆。( )(4)对于反应 NO2(g)+SO2(g)SO3(g)+NO(g),当每消耗 1 mol SO3生成 1 mol NO2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5)对于 A(g)+B(g) 2C(g)+D(g)反应,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6)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减小而生成物浓度增大,当二者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提示】 (1)× (2)× (3)× (4)× (5)× (6)×[高考命题点突破]命题点 1 极端转化法确定可逆反应某状态的量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X2(g)+Y2(g) 2Z(g),已知 X2、Y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