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如何应对挫折心理 挫折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它不仅妨碍工作效率,也妨碍领导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挫折理论,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影响,并以适当的方法进行妥善处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工作效率,加强企业管理,都有直接的作用。 在日常用语中,挫折是失败、阻挠、失意、屈辱的意思。心理学上的挫折一词,是指情绪状态。其定义为: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个人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动机不能实现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任何人的一生都可能在挫折,许多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领导者,一方面,要设法减少挫折,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经过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如果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就会产生挫折。挫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表现在心理上、生理上会有变化,遭受严重挫折后,个人会在情绪上表现抑郁、消极、愤懑;在生理上,会表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胃酸分泌减少,会导致溃疡、胃穿孔等。 ①②挫折产生的条件是: 主体必须具有某种动机和目标; 为达到目标,满③足需要的手段或行动; 通向目标的道路上碰到不能克服又不能超越的障碍,④构成挫折情境; 客观障碍存在,还必须有主观的知觉否则,不能构成挫折情⑤境;对挫折情境的主观知觉和体验,产生心理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的产生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心理学主要是从人的内心感受方面来研究挫折或挫折行为的。挫折具有二重性,挫折是坏事,使人或痛苦、失望、一蹶不振,或意志失控、情绪低落,或完全丧失意志。但挫折也对人产生教育作用,使人吸取教训,磨炼意志,逆境奋起。 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综合分析,有两方面原因: 1. 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又称外因或环境因素。客观原因又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类。自然因素是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社会因素产生的挫折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政治、经济、法律、婚姻、风俗、习惯、宗教、道德等的限制产生的挫折。 2. 主观原因 引起挫折的主观原因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个人的生理原因是人的身材高低、胖瘦、五官长相及所从事的职业,所追求的目标带来的限制。个人的心理原因,主要指个人的能力、智力、反应能力不符合要求,而产生挫折心理反应。个人心理上形成的挫折更为复杂,是多种原因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