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戎、尝、诸、竞、唯”等字,指导书写“戎”。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背诵课文。3.结合故事情境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4.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结合故事情境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情境任务】探秘历史人物的童年智慧, 开启中国古代典籍的大门。讲好王戎的故事。【教学过程】活动一:看图片,猜历史人物1.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画面。请学生猜出相应的人物,说一说这些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2.今天我们要去了解一个历史名人,他叫王戎,让我们一起去读读他小时候的故事吧!3.板书课题,书写“戎”字。① 它由两部分组成,“戈”是一种兵器,“”战场时所穿的盔甲,两部分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书写时注意,“戎”是右上包围结构,斜钩要长一些。活动二:注释解意,读通历史人物故事1.思考题目中的“取”和“道”分别是什么意思。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请同学们猜测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2.读准字音:(1)自由朗读课文。(2)重点指导:“诸、竞、唯”的读音。(3)指名朗读课文。(4)分组朗读课文。3.读出节奏:学习古文,第一步读很重要,读通了,离读懂就不远了。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来。看老师给的提示,按这个节奏,自己试着读一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生自读古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关注字音和停顿,并给予评价。(2)生齐读。4.读懂意思:默读课文,多种方法,理解文意(1)回顾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方法。(2)小组合作学习,读懂意思四人(三人读,一人解释)轮流, 一人一个小分句,理解意思。练习展示。小组上台分享。汇报展示:1.理解第一句话的意思:① 故事中的王戎只有 7 岁,和大多小朋友一样很贪玩。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② 抓住关键字“尝、诸”理解句子。特别强调“诸”的读音。边理解边出示理解意思的方法。③ 试着讲一讲第一句话的含义。2.过渡:7 岁的王戎,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呢?我们在具体的语句中慢慢体会。(1)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里的“折”是多音字,读哪个音需要根据具体含义来确定。(2)出示“折”的两个读音及含义。(“z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