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3.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教学重难点】1.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情境任务】我为周恩来爷爷制作英雄名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挑战字词,概括内容1.指导朗读课题,铺垫课文情感(1)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时,有怎样的感受?(2)朗读:带着这样的感受清晰地读课题,当大声读课题时是否心头为之一振?握着拳头,坚定地再读课题。(3)读文:大声朗读这篇心头为之一振的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习生字新词,关注人物事件。(1)学习第一组词语:读准字音、理解词意。出示“为家父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引导交流,这些回答是否也是清晰而坚定的?读这三句话,是否觉得他们也有抱负和胸怀?(2)学习第二组词语: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词语的意思。引导交流,这三个词是写谁的言语神情?他为何如此?顺势引导学生读文时要学会抓住主要人物。(3)学习第三组词语:带着表情、动作读词语,理解基本意思。引导交流,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人物和画面?3.介绍周恩来。交流部分周恩来资料。4.抓住人物事件,概括主要内容。(1)归纳填写表格,梳理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归纳梳理,填写表格,小组交流。(2)选用不同方法,概括主要内容。人物事件法。用“人物+事件”的方法说说每件事的内容。事件顺序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这三件事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先果后因法。课文是按照先写结果再写原因的顺序叙述的 ,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这三件事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间顺序法。按照时间顺序,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三件事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词语法。借助生词,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活动二:对比学习,探究读书之因学习建议:1.自读课文第 1—10 自然段。2.用横线画出同学们的读书目的;用波浪线画出周恩来的读书目的。3.思考:他们读书的目的有什么区别?活动三:一笔一画,书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