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2 课时课前导入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句子加上一些词语后就会和原来的句子的意思不同,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不信,你看:◎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 逐渐”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 .词句段运用◎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 最多”写出了蟋蟀的住宅最深处不超过九寸,不会再深了。. . 大家体会到了加点词的作用了吗?这样的描写更加准确细腻,也更符合实际情况。蟋蟀盖房子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即时训练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该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第一句说法过于绝对。第二句中的“大多”写出蟋蟀盖房子的大概时间点,语言表达比较精确。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用扇子。日积月累二八月,乱穿衣。 二八月:农历二月和八月。形容初春和初秋时天气冷热多变 , 人们穿衣服没有一定的规则,有的人捂得严实,有的人则穿着轻薄。 夏雨少,秋霜早。 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会提前。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到了农历八月份,大雁就开始向南方飞去,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下了多场秋雨后天气就冷得要穿棉衣了。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历八九月份天气还很暖和,甚至到了十月天气还温暖如春,俗称“小阳春”。 这六句话都是和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后三句较长,朗读节奏参考:八月里来 / 雁门开,雁儿 / 脚上 / 带霜来。一场 / 秋雨 / 一场寒,十场 / 秋雨 / 要穿棉。八月 / 暖,九月 / 温,十月 / 还有 / 小阳春。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者问问家长哦!1. 过了白露节,夜冷白天热。 2.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3.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4. 立秋三天,遍地红。 5. 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6. 八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 7.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8.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句子加上一个词语表达更加准确、具体,还学习了一些气象谚语,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你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