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5 玲玲的画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述故事。思维能力: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审美创造:借助文中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心情。【课前解析】《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全文由玲玲和爸爸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从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通过玲玲心理的变化,感悟到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关注课题:围绕“玲玲的画”故事一波三折,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关注课文:课文一共 9 个自然段。第 1 至 4 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玲玲画了一幅《我家的一角》,她看着自己的作品,非常得意。可就在得意之时,她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因为来不及重新画一张,所以又着急又伤心,哭了起来。第 5 到 8 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玲玲在爸爸的指点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起来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第 9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写了爸爸告诉玲玲做人做事的道理:好多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围绕“画”,故事一波三折,要求学生在读好父女对话中,体悟人物的情绪变化,并用“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述这个故事。关注生字:本课很多生字偏旁和字义有关,如:玲、详、幅、评、脏,可运用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渗透一些汉字文化,如王字旁表示美好的事物,“玲玲”是玉器敲击发出的声音。有两个生字读音易错,“幅”是二声;“端详”读本调,指端庄安详,“端详”读轻声,指仔细地看,课文中应读轻声。会写的字有 10 个,“幅、评、纸、报”是左右结构,“奖、另、拿、并”是上下结构,一个独体字“及”,一个半包围“画”。要特别关注 “及”的笔顺,起笔应该是撇;“报”右半部分第一笔是横折钩;“纸”的右边是“氏”,不要多写一点;“拿、奖”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上下两个部件写得扁一些才美观。关注词语:“评奖、时间、报纸、来不及、事情、坏事、好事”,这些词语与儿童的生活很贴近,可以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记忆。【教学目标】1.认识“玲、详”等 15 个生字,会写“画、幅”等 10 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 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