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一)化疗原则 化疗得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对于每个具体患者,则为达到临床及生物学治愈得主要措施,合理化疗就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与全程使用敏感药物得原则。所谓早期主要指早期治疗患者,一旦发现与确诊后立即给药治疗;联合就是指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得作用特点,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与确保疗效;适量就是指根据不同病情及不同个体规定不同给药剂量;规律即使患者必须严格根据化疗方案规定得用药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随意停药,亦不可随意间断用药;全程乃指患者必须根据方案所定得疗程坚持治满疗程,短程化疗通常为 6~9 个月。一般而言,初治患者根据上述原则法律规范治疗,疗效高达 98%,复发率低于 2%。 活动性肺结核就是化疗得适应证。对硬结已久得病灶则不需化疗。至于部分硬结、痰菌阴性者,可观察一阶段,若 X 线病灶无活动表现、痰菌仍阴性、又无明显结核毒性症状,亦不必化疗。 1、早期、联用、适量、规律与全程用药 活动性病灶处于渗出阶段,或有干酪样坏死,甚至形成空洞,病灶内结核菌以 A 群菌为主,生长代谢旺盛,抗结核药物常可发挥最大得杀菌或抑菌作用。病灶局部血运丰富、药物浓度亦当,有助于促使炎症成分吸收、空洞缩小或闭合、痰菌转阴。故对活动性病灶早期合理化疗,效果满意。 实验证明肺内每 1g 干酪灶或空洞组织中约有结核菌 106~1010 个。从未接触过抗结核药物得结核菌,对药物得敏感性并不完全相同。大约每 105~106 个结核菌中可有 1 个菌因为基因突变而对异烟肼或链霉素耐药。同时对该两种药物均耐药者约在 1011 个结核菌中仅 1 个,同时耐 3 种药物得菌则更少。可见如单用一种药物治疗,虽可消灭在部分敏感菌,但有可能留下少数耐药菌继续繁殖,最终耐药菌优势生长。如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耐药菌减少,效果较单药为佳。 用药剂量要适当,药量不足,组织内药物信以达到有效浓度,且细菌易产生继发性耐药。药量过大则易产生不良反应。结核菌生长缓慢,有时仅间或繁殖(B、C 菌群),因此应使药物在体内长期保持有效浓度。规律地全程用药,不过早停药,就是化疗成功得关键。 2、药物与结核菌 血液中(包括巨噬细胞内)药物浓度在常规剂量下,达到试管内最低抑菌浓度(MIC)得 10倍以上时才能起杀菌作用,否则仅有抑菌作用。常规用量得异烟肼及利福平在细胞内外均能达到该水平,称全杀菌剂。链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