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二)由于儿童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进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品德与生活》课程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它的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正是这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首先,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进展打下基础。其次,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___生活的重要性,进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再次,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___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怀,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___的公民奠定基础。最后,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进展儿童的制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慧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制造带来的欢乐。因为《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对的学生是___年级的学生,他们是从幼儿园升上小学的孩子,是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本课程除了要让孩子们渐渐从幼儿园“无作业无压力”“玩”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按规矩学知识“学”为主的校园生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及行为养成让他们渐渐适应小学生活之外,还要为接下来的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活打个好基础,本课程也同时是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打基础的课程。因此,身为一名此课程的任课老师,对于这三条轴线及四个方面的认识一定要到位,除了要把握好课程总目标、年级及学期教学目标、单元及课题小目标之外,更重要的是依学定教,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内容、地域特点及老师自身特长定好课时目标。因为,只有老师在备课、上课、反思的时候时时把握好这门学科的“方向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