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7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一章 绪论1.耳鼻喉的专科特点:它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纶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变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2.进展史:(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谓:(扁鹊)“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因此,名医扁鹊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2)《金匮要略》最先描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一症,即后世所称“梅核气”,所创立的半夏厚朴汤一直沿用至今。(3)唐代,政府设立太医署,其中“耳目口齿科”(颇类今之五官科)已初具规模,开始形成一个独立的专科,这在耳鼻咽喉科学的进展史上是一件大事。(4)清代,张宗良《喉科指掌》中首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秘钥》中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第二章 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耳与脏腑的关系:耳位于头部两侧,属“清窍”之一,司听觉,主平衡。与耳有较为密切关系的脏腑有肾、心、肝、胆、肺、脾等。2.鼻与脏腑的关系:鼻为肺系之前端,连于喉、接气道、下通于肺,有助肺行呼吸、主嗅觉、协发音、司清化之功能。3.咽喉与脏腑的关系:咽前连口腔,下经食道通胃腑,为胃之系,有司饮食吞咽、助言语、御外邪的功能。喉上通口鼻,下接气管至肺,为肺之系,有行呼吸、发声音、护气道的功能。4.耳语经络的关系:直接循行于耳的主要经脉,多属阳经,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5.咽喉与经络的关系: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皆直接通达。第三章 耳鼻咽喉的病因病机概述1.耳鼻咽喉疾病的外因主要有:外感邪毒、外伤致病、异物所伤。2.耳鼻咽喉疾病的实证,常见于病变的初期或中期,以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等为多见。第四章 耳鼻咽喉病的诊断要点1.耳鸣呈高音调,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多属肝肾虚损或气血不足之证;耳鸣呈低音调,低频听力下降明显,多属肝胆热盛,或风邪外袭,邪气壅滞耳窍之证。2.眩晕伴有头重、头胀、低音调耳鸣、胸闷呕恶、纳呆倦怠者,多属痰湿中阻。3.鼓膜色蓝、外凸,多为瘀血内聚耳窍。第五章 耳鼻咽喉病的治疗概要1.常用的通窍法有:芳香通窍、化浊通窍、升阳通窍、利湿通窍。2.祛瘀法:本法选用具有通血脉、祛瘀滞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