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为世界制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艺术成就。从现存的原始社会的岩画和彩陶上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画成熟于秦汉时期,隋唐时期进展成为具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绘画,宋元时期达到鼎盛。中国画概括明确追求内在的精神气韵,具有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美,追求以黑白为主的色彩方法,以线造型的笔墨观,以及打破时空局限的透视方法等特征,体现出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独特风格。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集中体现出东方美学思想。其中,儒、道、释哲学思想是形成和孕育其艺术特征的精神家园。 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在中西绘画中都强调绘画的风格特点和独特个性,它是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我们认为,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和谐的统一。然而当前西方在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艺术作品片面追求形式,强调极端的个性解放,许多荒诞离奇、标新立异的作品充斥于艺术创作中,完全背离了西方传统绘画的传统,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在如何对待传统与创新的问题上,中西绘画有着不同的状况。中国画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仍然日新月异、枝繁叶茂,不断稳步进展,并没有出现“无度”的进展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和法律规范。自汉代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哲学一直是统治阶层治国安邦的正统哲学思想。在汉代,中国画开始走向成熟,它自然地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儒家思想是一种注重仁学,主张爱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学思想,是一种能使分裂混乱的社会环境有效地秩序化与和谐化的思想。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实践证明,在中国一切艺术创作都无不受到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的影响,中国画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同样要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教化功能。首先,中国画强调画家后天的学识修养,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学习、体验来弥补先天的不足,以使在有效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进展,这是一种蕴含着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理想要求。具体表现在,旧文人画家的作品虽然也有消极避世的成分,但内容大都是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比如,文人常画“四君子”,竹象征虚心劲节,梅象征凌寒傲雪,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