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案(6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2025 春六年级科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伍祖飞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二、过程与方法: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加回收利用的活动。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育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3、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制教育内容。四、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五、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六、教学准备: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七、课前活动: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布置一小队同学(4~6 人)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指导时应注意: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学一起参加调查活动,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这样能确实汇报活动更生动,更具说服力。2、指名让三两个学生上网查阅关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汇报准备。八、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 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更多的情况下,有一些物品我们明知道它们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后仍可再利用,却苦于手上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将他们废弃。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一类物品吗? (说明:提到“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宗旨在于让孩子们逐步认识到许多事情得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学生思考、汇报。(二)、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谈话: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通过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