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计的原理(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 (一)基本原理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某种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建立起来的鉴别物质或测定其含量的一项技术。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则透过溶液。设入射光强度为 Io。,透射光强度为 It,,则透光度 T=It/Io,吸光度(A)或光密度(O.D)或称消光度(E)则可表示为 A=-lgT。根据Lambert—Beer 定律,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与光束通过溶液的距离(即光程)成正比,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A=KLC式中 C 代表该物质的浓度,L 代表光程,一般以 cm 表示,K 为摩尔消光系数,即当溶液浓度为 lmol/l,光程为 1cm 时所测得的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由于单色光透过溶液时,不仅被待测物质所吸收,而且还被比色容器与溶剂以及其它试剂吸收一部分,这部分需用空白管消除(空白液的做法即用与样本相同的一切试剂,而不含被测定的物质) (二)波长的选择:波长的选择一般是选择待测物质最大吸收峰的波长(λmax)。因在 λmax 测定吸光度,敏感度最高。在吸收峰波长处测吸光度,波长变化影响最小;而在其他波长处,波长变化对吸光度影响大,甚至测得浓度一吸光度曲线不呈直线。 选择测定某一溶液所需的波长,是可以用不同的波长作该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从曲线上选择最适当的波长来进行这一溶液的测定工作,但是,在分析工作中,尚有个别情况,不能单凭此一原则,而应根据下列三个原则,进行实际试测,然后全面考虑利弊,再行选定。1.应使被测溶液有适当的光密度,一般而言,适当的光密度为 0.1—0.7,而以 0.2—0.6 最理想。过低的光密度因仪器的读数误差而产生很大的相对误差,反之,过高的光密度则往往已超过直线范围而引入误差。2.应使干扰影响降低至最低限度。在反应中,如遇不易去除的干扰色泽,应选用对此干扰色泽最不灵敏的波长。3.应使标准曲线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接近直线。 (三)标准曲线的绘制 1.标准曲线的作用 (1)标准曲线又叫做校正曲线或工作曲线,它是比色分析法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从浓度——光密度直线的直线特性,可以推断所采纳方法的呈色反应是否符合 Lamben—Beer 氏定律。 (2)作多次平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可推断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操作,仪器等误差的大小,从而确定该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3)从绘制标准曲线的斜率可以比较各种方法的灵敏度。 (4)当进行大批样品分析时,可省略多次计算,从光...